作为国内气象领域规模最大、产业链最全的行业盛会,展示从监测预警到行业应用的完整技术链条,为气象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。本篇将提前揭秘三大核心展区、前沿“黑科技”展品,带您一睹气象强国背后的技术力量!
为全⾯贯彻党的⼗⼋⼤和全国科技创新⼤会精神,加快推进⽓象科技创新,加强⽓象科技与科普资源开放融 合,提升公⺠⽓象科学素质,弘扬⽓象科技创新⽂化,中国⽓象局于2017年起举办⾸届“⽓象科技活动周”,在全国范围内开展⽓象科技交流和科学普及活 动。2025中国⽓象现代化建设科技博览会列⼊⽓象科技活动周重点示范活动。 1. 超大规模展示 ○ 展览面积:2万平方米,覆盖气象、防雷、水文、海洋等多领域。 ○ 展商与观众:吸引500+家全球企业参展,预计专业观众超3.2万人次,包括日本、韩国、中东等国际采购商。 2.全产业链覆盖 1.高端论坛: ○ 聚焦气象观测创新、人工影响天气、防雷产业高质量发展等议题,邀请中国气象局、高校专家及企业领袖深度探讨。 2.供需对接会: ○ 覆盖气象装备采购、科研合作、项目孵化,吸引全球20000余家产业链厂商参与。 ○ 监测利器:国产“风云”气象卫星模型、量子气象雷达,突破传统探测极限。 ○ 防灾先锋:AI驱动的“风雨哨兵”临灾预警平台,实现暴雨、台风等灾害的分钟级预警。 ○ 智能监测网络:雷电定位系统与云平台实时监控,减少雷击事故80%以上。 ○ 新能源防护方案:光伏电站专用防雷装置、石墨烯降阻剂,保障极端天气下的电力稳定。 ○ 全域监测网:智能水文站与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数据,优化防汛抗旱决策。 ○ AI洪水预警系统:秒级响应汛情,案例应用于江苏河蟹养殖气象管理,降低灾害损失。 1.技术转化加速 ○ 产学研联动:同期举办20余场论坛,聚焦气象大数据、AI预测等议题,推动科研与产业对接。 ○ 跨行业赋能:气象技术深度融入农业、交通、能源等领域,如智慧农业气象站提升资源利用效率30%。 2.市场扩容与国际化 ○ 新兴领域拓展:低空经济、气象期货等新业态涌现,吸引无人机物流、金融保险企业参与。 ○ 全球合作深化:国际采购商占比超20%,推动中国气象技术走向国际市场。 1.防灾减灾能力提升 ○ 城市安全:雷电监测网络与洪水预警系统,降低城市内涝和雷击事故风险。 ○ 农业保障:极端天气预警系统指导农户调整种植计划,减少灾害损失30%。 2.资源管理智能化 ○ 水资源优化:智能水文监测站与AI调度系统,提升城乡供水与灌溉效率。 ○ 新能源增效:量子气象雷达优化风电场运行,减少弃风率15%。 1.国家战略支撑 ○ 响应“碳达峰、碳中和”目标,推动气象技术助力新能源与生态保护。 ○ 加速气象数据与5G、6G技术融合,为智慧城市提供底层支持。 2.社会价值凸显 ○ 科普教育:VR气象灾难体验舱、卫星模型展示,吸引超10万青少年参与,提升公众防灾意识。 ○ 国际话语权:展示国产核心技术(如气象卫星原子钟),增强中国在全球气象治理中的影响力。国家级项目:科技活动周重点示范活动
规模盛大:链接全球的影响力
○ 展品涵盖气象监测设备、信息化技术、防雷装备、水文系统等,涉及交通、能源、农业、城市管理等20余个行业。同期活动:前沿思想碰撞与产业对接
核心展区与明星展品抢先看
1. 气象科技展区:从监测到预警的全链路突破
2. 防雷技术展区:智能化与跨行业融合
3. 水文水资源展区:数据驱动资源管理
行业影响力:推动技术转化与产业升级
生活领域应用:科技守护民生与安全
展会战略意义:引领气象强国建设
从实验室到生产线,气象科技赋能未来
(9天前)
(14天前)
(20天前)
(22天前)
(1个月前)
(1个月前)
1、本活动具体服务及内容由主办方【ExpoPro】提供,活动行仅提供票务技术支持,请仔细阅读活动内容后参与。
2、如在活动参与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纠纷,双方应友好协商沟通,也可联络活动行进行协助。